我看很多人在分析具体市场的量,以此来看国产品牌是不是在丢失海外市场,其实这是个不经常看数据的人会踩的一个陷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部分统计里面只统计头部的品牌,只看头部几个OPPO,VIVO,小米,确实看着跌了百分之二十几,看着很吓人。
但实际上仔细看的话,三星市场份额增长两个百分点,苹果份额增长两个百分点,基本还是在一个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跟“丢失整个国外市场”的说法是对不上号的。
大家会有这个想法,主要就是因为OVM增长率看着跌的太吓人,但是你扒开看的话还是有其他细节的。
比如小米在全球主要市场缩的厉害,印度被大砍了一刀,但是新兴市场也做起来了,解决库存问题也需要时间。
而OPPO则是欧洲跟诺基亚官司闹得很僵,退出了一些市场,但东南亚和印度做得很好,也有自己的库存问题要解决。
vivo的国外市场应该也是在增长的,整个2022年vivo的主要目标是提均价,库存是这三家里面最健康的。
而在其他里面,还有传音,realme,荣耀,联想(含moto),其实在全球市场都有一定的份额。
所以说从市场份额来看,我们把中国手机厂商看作一个整体的话,是完全得不出“丢失整个国外市场”的结论的。
看数据还是得看全一些哈。
当然,随着手机产业链的转移,以及去中国化现象的发生,我相信在一些国家会出现新的全球化手机品牌。
我认为在非洲和印度都有机会诞生自己的手机品牌。
一开始就是从中国买零件,运回去自己组装,自己在拿安卓原生稍微改改,在本土的大市场卖一卖,量起来了找中国的上游在本地设厂,再逐渐要求元器件本土化。
就跟中国手机做起来的路径一样。
另一个就是谷歌的pixel在美国和欧洲销量都做起来了,这个其实是一个挺值得注意的事情。
总之随着手机市场的差异化越来越小,慢慢地市场会分化出很多细分的机会,这个过程中头部会显得受到挤压,但其实是正常市场调控机制在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