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是一张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我有一个朋友发给我的,打擦边球的福利姬要失业了吗?不要问我为什么会想起这个,主要是我的朋友十分关心福利事业。
这些图片质量精修图,在2023年的3月对擦边球的冲击暂时有限,打擦边球可以拍摄视频,而人工智能生成的真人视频,还处于无法流畅播放的阶段。所以,网络上擦边球从业人员暂时不会失业。
但人工智能发展太快,想想一年前生成的图片,一眼就能看出分辨,到现在难辨真假,恐怕以后大家都需要can can need(看看你的),看看你的腰,看看你的手,
以上面两张图为例,这是当前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存在的缺陷,手指的数量不是五根,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六根手指,第二张图腹部肋骨微突,嘴巴高度相似。假设诈骗犯把这些部位隐起来,再来一组图,就真的难以区分真假。
当某天人工智能解决了视频卡顿,集成到虚拟设备,戴上设备就可以看到虚拟世界,那就还差声音了。声音克隆模型的发展已经很快了,再引入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进行对话,用克隆的声音输出对话。
身处缅甸北部的诈骗犯狂喜,腰子终于是保住了;老色批也狂喜,这样我就可以戴上虚拟设备,扮演水管修理工上门服务。
也许不久的一天,带上虚拟设备,能和逝去的朋友聊聊天,能和喜欢的明星聊聊天,能看到理想中的对象,能看到漂亮的裙子穿在身上,能做好多好多事情。同时也会滋生很多伦理道德问题,怎么保护肖像权和声音的权利,例如用社会公众人物为训练数据,导致谣言或者其他恶性事件,嫌疑人供述我只是用了相似的一个人的数据,那么怎么去判定是否侵权呢?例如生成视频进行诈骗,又应该如何防骗呢。可能也会推动一些行业发展,比如网络数字版权,给网络的东西打上唯一标记,能不能解决侵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