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类地行星。它的名称来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因为它的颜色与血液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它的日、年周期分别为24.6小时和687地球日。火星的气候干燥、寒冷,大气层只有地球气压的1%。
(相关资料图)
火星整体面貌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就开始对火星进行探索。目前,火星已经成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主要目标之一。以下是火星探索的一些重要历程:
火星地表实拍
1965年:美国“马林4号”探测器首次成功飞越火星表面。
1971年:美国“马林9号”探测器首次在火星表面着陆。
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成为第一个在火星表面行驶的探测器。
火星地表类似地球荒漠
2003年:美国“机遇号”和“精神号”两个探测器相继在火星着陆并开始了漫游。
2012年: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着陆,开始进行科学探测。
2021年: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成为首个在火星表面进行探测的中国探测器。
中国火星车祝融号
火星的特点:
火星的红色表面是由氧化铁和其他矿物质形成的,这也是它的别名“红色星球”的来源。火星的表面有许多山脉、峡谷、火山和陨石坑,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中已知最高的山脉,高度达到了27公里。火星的北极和南极有冰帽,其中南极的冰帽尤其巨大,达到了2000公里直径。
火星表面巨大的峡谷
未来人类对火星的探索重点:
火星探索是人类对太阳系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还有更多的探测任务将前往火星。人类有计划在2030年代将宇航员送到火星表面,实现人类登陆火星的梦想。此外,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之一,未来的探索任务将继续寻找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迹象。
人类登陆火星畅想图
火星作为一颗近地行星,也作为另一个有人类文明痕迹的行星,它有着很多与地球类似的物理、地理条件,比如,还算可以的重力,每天跟地球差不多的自转周期,有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火星可以作为人类的备份星球,在诸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时,可以作为人类躲避灾难的第二家园,为人类文明保留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