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内爆可能是瞬间的事情,但前面这段时间的异常和听见传来的爆裂声足够让艇上的人清楚知道死亡的临近……都意识到出问题了想要上浮结果各种系统出bug也真是绝望,高科技工业产品靠草台班子自己“闭门造车”出来硬搓真的就是送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开始一切正常。

09:28,3433米深度,艇身的RTM传感器网络开始监测到碳纤维的疲劳爆裂声

09:30,决定紧急上浮,释放压舱物

09:32,因为实际并没有上浮(压舱物释放失败),决定紧急抛弃艇底部与母船小平台的对接框架。多次努力后才抛下,但似乎没有效果。直到失事,只能依靠垂直推进器的电动螺旋桨上浮(很慢)

09:38,乘员也听到了艇尾部分的碳纤维疲劳爆裂声

09:42,爆裂声减弱,但RTM传感器网络告警灯全红

09:43,缓慢上升,3476米深度

09:46:37,最后一次发送消息:电力A总线挂了(红灯告警),切换到B总线供电;深度3457米,听到艇尾的更多爆裂声……





这情况就类似我设计了一辆汽车,但是我知道技术不过关,这车刹车系统会突然失灵。但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本身,我设计了一个先进的检测系统,来检测刹车什么时候失灵,当刹车失灵的时候,马上启动紧急预案,想办法降低车速,然后跳车逃生。事情就真的发生了,还是在车时速300/km的情况下,可紧急预案并没把车速降下来,车门车窗打不开,安全带还卡住了,在每一分一秒中慢慢陷入绝望……

更让人疑惑的是失联后母船的工作人员坚持等到约定的八小时上浮时刻之后,才打电话报警。

通过这次事故的科普,大家都知道了碳纤维在高压下会发生金属疲劳爆裂,并不像之前拉什所说的那么完美,泰坦号潜水器前面的每一次下潜是成功的,但都为这次事故埋下了隐患,金属疲劳在这次达到了临界点才出现爆裂,最可悲的是其他紧急预案设计粗略完全没有起到作用。逝者安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