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结核性胸腔积液(TPE)是我国导致胸腔积液(PE)的常见病因,疾病负担严重。目前TPE的诊断标准为“胸腔积液或胸膜标本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培养阳性,或胸膜标本发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然而,胸腔积液中微生物的培养阳性率低,耗时长,而且,无论是通过经胸穿刺还是通过胸腔镜获取胸膜,都属侵入性操作,后者价格较为昂贵,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准确、简便、微创的诊断方法。
日前,河南省人民医院杨志刚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雷小莉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在《Scientic Reports》(影响因子IF=4.6)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on Model to Assess the Probability of Tuberculous Pleural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Pleural Effusion”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种新的基于网页计算器的临床预测模型,能够准确、简便、微创地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
此项研究中,研究者建立了两个回顾性对列。一个是开发对列,负责开发和内部验证临床预测模型。另一个是验证对列,负责对开发出的预测模型的诊断正确性进行外部独立地验证。在开发对列,研究者收集因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而住院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实验室、胸腔积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首先利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方法(LASSO)识别出重要的预测因素,然后将这些因素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最终开发出一个新的TPE诊断的预测模型。在验证对列,对开发出的临床预测模型进行区分度和校准度的验证,进一步评价模型的诊断正确性和外推性。为了便于临床医师获取和应用,研究者将该预测模型以网页计算器的形式呈现在互联网上。研究发现:开发出的TPE诊断的预测模型包括的变量有患者的年龄、外周血T-SPOT.TB阳性、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与多个核细胞比值的对数(lnRMMPE)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水平升高(ADA≥40U/L)。该模型在开发对列和验证对列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分别(AUC)分别为0.837和0.903]和校准度(Brier评分分别为0.159和0.119)。以60%的概率为诊断TPE的截断值,在开发对列,诊断TP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88%,在验证对列,上述指标分别为77%和92%。该模型开放获取的网址为https://yzg1972.shinyapps.io/dynnomapp/?_ga=2.167916065.1853486038.1670763324-35843408.1670299435.
综上所述,该研究开发并验证了一种新的基于网页计算器的临床预测模型,在诊断TPE方面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性能。该模型准确、简便、微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进一步验证。
杨志刚(右一)课题组部分成员
近年来,杨志刚主任医师课题组一直专注于感染性肺部疾病的临床研究,研究成果陆续发表于在Sci Rep、Front Med 、Exp Ther Med 、Aging等国际学术杂志中,对进一步推进医院科研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