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低端品牌在这里指的是利润极低的大众生意,品牌响、利润低、质量一般、渠道多、规模大的那种。以往人们会有思维惯性,觉得做低端产品相对比较容易。不管是从生产、创新、定价还是渠道等各个方面来看,似乎低端品牌的自由度更大,入门门槛更低。曾经是这样的。

在商品完全不饱和的年代,是这样的。商品供给少,市场需求大(从改革开放到2008年),那个时候别说低端品牌了,就算是没品牌,货都可以照样卖。因为人们的需求第一次被这么多商品满足。“种类繁多”是大家对商品最核心的需求。

互联网电商的出现,把这个进程又一次加剧了(2003年至2023年)。这20年,大家借助电商开了眼界,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到如今“直播间可以低价抢”,电商俨然已经变成“又全又省事还便宜”的代名词。不管什么东西想上电商平台,先问价格有没有优势。几乎所有还有利润的品牌方,都是把电商当成一个“广告和营销”平台。真正把电商当作主力售卖平台的,要么没有利润,要么就是白牌厂家和大众品牌。

所以,想做高性价比的低端品牌,只有两条路:第一条路是处理和平台的附属关系或者自身就成为平台(如名创优品、东方甄选等);另一条路就是属于白牌厂家和传统大众品牌(如君乐宝等)的了。

规模大、价格低的玩法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投资人和创业者希望通过砸钱的方式先低价获客,扩大规模,然后降低成本。结果往往规模还没稳住,就出现销量大幅下滑(靠营销动作冲量很难稳住规模)现象,成本变得更难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反而品牌先躺平的白牌厂家成为唯一有收益的。

想做品牌,就得充分认识到,品牌的本质就是溢价。无溢价不品牌。打出性价比和低端标签的品牌,背后就得靠规模支撑,没有规模还要做性价比,是不现实的。特斯拉这么精打细算,一开始的时候也是按高溢价的路子在卖。

定价这个东西,从高往低走,如同水银泻地般容易;从低往高走,如同蚂蚁上树般难。所以,自己一不是平台,二没有取悦平台的优势,三不做白牌工厂,四还没有现象级产品,如今做低端品牌,门槛才是最高的。我们只是有时候缺乏一些往上突破的想象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