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相关资料图)
华为这个企业到底是干什么的?那得好好想想再回答。
做手机的,搞基站的,做通讯的,弄5G的…
这都不容易说完整。
我刚刚读到《中国科学报》的一篇文章,讲华为是搞天气预报的。
原来华为除了干我们知道的那些事情之外,还是搞天气预报的,而且华为的天气预报搞得还很牛。
华为有一个大模型叫盘古。呵,盘古气象大模型。
盘古气象大模型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盘古”这个名字是从中国传统的古代文献当中选取的。这个名字起的好。
这个模型好不好使,管不管用,其实很容易验证。
天气预报,刮风下雨。你说雨不会来,结果它来了,你说风会来,结果它没来。
这不是不准吗?所以天气预报结果的验证过程没这么复杂。
天气预报说一个小时以后天气怎么样?在一个小时后就验证了。说一天之后天气怎么样?一天之后见分晓。
《中国科学报》写到,华为的盘古气象大模型,能够做到一个小时到七天内预测精度。这个精度太厉害了,高于传统数值方法。
以往哪个数值方法是最牛的?是欧洲气象中心,叫IFS系统。
IFS、盘古、FourCastNet在风暴Otto预报上的对比
而盘古气象在相同的空间分辨率下,比IFS要快10000倍以上。
按照《中国科学报》的说法,华为的系统非常快,在一张V100显卡上,华为的系统需眨眼之间,1.4秒,就能完成24小时的全球的气象预报。
注意这是全球的气象预告,包括湿度、风速、温度、海平面、气压,刮风下雨打雷等天气都弄得明明白白。
专家表示,人们每天的天气预报,例如极端灾害预报、气候变化预测,都属于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特别依赖高性能的计算,依赖复杂的物理模型。
盘古模型在冬季风暴Friederike的预报上表现良好
正因为这样,大型的计算机在气象方面运用相当广泛。因为它算起来特别复杂。
好了,现在遇到一个瓶颈问题。想要精确就得算,结果越算越复杂。
按照《中国科技报》的说法,目前想要28平方公里地区的未来十天的天气预测,需要在3000台服务器的超级计算机群上计算5个小时。
如果还想得到更高精度、更小范围的预测,那完了,得累死你。
计算需求和计算时间都呈几何级基数增加。
但要想提高算法的精确度,那你累死谁?没有办法。没办法的时候,牛人就显现出他怎么牛了。
华为就找到了一种预报天气的方法。
这就是于今年3月公开的,盘古气象预训练模型。
按照华为这个方法,每个研究者都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花几分钟来完成未来7天的全球的天气预报。
华为这玩意厉害在什么地方?
厉害在,它是从2021年开始研究的。
那时候大家都憋在家里,要么出门戴口罩,要么洗手都洗成强迫症了。
而华为的极少数科研人员在家里对着盘古气象大模型开始研究。直到如今,两年时间,进步如此神速。
华为给人的印象一向是谦虚谨慎。
面对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研究成果,任正非只是说,今年华为的任务是活下去。华为说,目前用华为盘古气象模型替代传统数值计算预报是不适合的,它还存在很多缺陷,例如还没有做图画,还高度依赖分析数据,极端天气偏弱。
我发现,这人越谦虚,越有内容。越是嘚吧嘚吧说个没完,肚子里越没什么货色。
华为,你再谦虚?
华为大模型的论文已经在《Nature》正刊发表。这是自然杂志,全球最牛的科学杂志。
华为云盘古气象大模型研究成果在《Nature》正刊发表
这篇论文的发表,引发了全世界科学家高度关注。
这篇论文的作者是毕恺峰,202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毕业后就加入华为。刚入职一年后就研究气象模型,现在是华为云主任工程师。英雄自古出少年。
毕恺峰
论文主要完成人是华为高级研究员谢凌曦,他透露说毕恺峰这个人很厉害,作为华为年轻的工程师,完成了这篇文章的90%以上的工作量。
我用华为手机,我对华为有好印象,我对任正非怀着崇敬之情。
特别是在美国这种世界上发达国家、帝国主义国家集团的打压下,华为挺下来了。
华为这么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面对极端的诋毁、打压、围堵,永不止步。
这真是令人尊敬。
国内也有那么一批人,说到华为就阴阳怪气,非得说点难听的话。
咱也不知道这些人害了什么毛病了是吧?他不骂华为好像就不舒服。
行了,他们说他们的,咱们说咱们的。
责任编辑|胡言 王德波
部分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