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解方程:1^x=2
(资料图)
对于这个方程你当然会产生疑问。1的x次方等于2?1的任何次方都等于1啊,1^x怎么可能等于2!所以这个方程无解。
是的,你没错,但这个结论的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是在复数范围内这个方程是有解的,而且还不止一个解。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虚数。我们都知道对于√x,在实数范围内,只有当x≥0时,√x才有意义;而当x<0时,√x就没有意义,所以√(-1)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那我们能不能让√(-1)有意义呢?既然实数范围内不行,那我们就想办法扩大数域的范围,这样虚数就应运而生了。
于是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数单位i,定义i^2=-1,这样-1就可以开根号了,定义√(-1)=i。
我们把形如a+bi的数称之为虚数,这里a,b∈实数集R,且b≠0。所有的实数与虚数组成复数,在我们目前的数学体系下,所有的数都是复数。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是在复数范围内解方程x^2=-1,x是等于±i,而不是等于i。
有了复数域,我们就可以得出一般结论
√x=√[(-x)×(-1)]=[√(-x)]×[√(-1)]
=[√(-x)]×i=i√(-x),x<0
进一步,我们就能扩展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我们都知道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
如果判别式△=b^2-4ac≥0,则方程有两个实根
如果判别式△<0,则方程无实根
注意这里说的是无实根,也就是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根,但在复数范围内,是有两个虚根的。
x=(-b±√△)/2a=[-b±i√(-△)]/2a,△<0
也就是说,在复数范围内,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在任何情况下都有2个根。
再进一步,可以证明,任何一个一元n次多项式方程,都必有n个复数根,这就是著名的代数基本定理。注意这个定理的名字叫代数基本定理,可见这个结论在代数学中的至高地位。
我们来解一下一元三次方程x^3=1
x^3-1=(x-1)×(x^2+x+1)=0
x-1=0,x1=1
x^2+x+1=0,△=1^2-4×1×1=1-4=-3
x23=[-1±√(-3)]/(2×1)=(-1±i√3)/2
方程x^3=1在复数范围内有3个根,分别为
x1=1,x2=(-1+i√3)/2,x3=(-1-i√3)/2
好了,了解了虚数,接下来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如何解方程1^x=2?
解:1^x=2,等式两边同取以自然常数e为底的自然对数log(e,a)=ln(a)
ln(1^x)=ln(2),x×ln(1)=ln(2)
x=ln(2)/ln(1)
你应该已经发现了,这个分数的分母ln(1)=0,而分母为0是没有意义的啊,所以方程仍然是无解的。
没有错,所以我们接下来需要将分母变换一下。
根据欧拉公式:e^(ix)=cos(x)+i×sin(x)
x=ln(2)/ln(1)
1=1+0=1+i×0=cos(2kπ)+i×sin(2kπ)=e^(i×2kπ)
ln(1)=ln[e^(i×2kπ)]
=(i×2kπ)×ln(e)=(2kπi)×1=2kπi
这里k≠0,否则2kπi=(2πi)×0=0,又会出现分母为0无意义
x=ln(2)/ln(1)=ln(2)/(2kπi)
=[i×ln(2)]/(2kπ×i^2)
=iln(2)/[2kπ×(-1)]
=-iln(2)/(2kπ)
结论:方程1^x=2的在复数域上的解为
x=-iln(2)/(2kπ),这里k∈整数集Z,且k≠0
关于复数域内讨论问题,还有很多在实数域中得不出的有趣结论,我们后面再慢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