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别折腾孩子,我支持普及编程,但我不支持列入中高考。中高考教育不培养创造性,也不培养实践能力,只培养做题家!
前言
全国委员,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建议:“建议制定全国中小学生编程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将编程教育上升为中小学主要学科课程,并列入学业水平考试和中高考升学考试体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杰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编程教育在普及程度、教学体系、软硬件保障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提升空间。
真的有必要吗
我认为编程可以作为一门兴趣课程进入到课堂上,因为以后可能能够用到,还能发散孩子的思维,而且也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对编程十分感兴趣。
但是纳入中小学“主要”课程,跟中考高考挂钩,就有点夸张了。现在本来就提倡给学生减负,如果变成一门必须得考试课的话,它就从一个拓展孩子兴趣爱好的事情,变成家长们内卷战斗的过程,各类计算机课程的辅导班该层出不穷了!
有些教学水平比较好的初高中就设置有计算机特长班:
一个小小的特长班就已经引发这么大的竞争了,真的纳入高考中考的话,还能限制的住吗?会不会有新的教育方面的乱象,学生们,特别是本身就对数理方面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会不会更加苦不堪言呢?
不符合双减要求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做作业,是个学生就跑不了。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
2021年4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将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什么是双减呢?一位资深一线教师说,双减就是减少学生无意义,重复性的学习,而不是减少学习内容。编程,重不重要?随着产业升级,在农业方面就涉及自动化控制,不一定需要学的多深,只需要简单了解农业自动化控制中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设定参数,如何反馈,对一个现代农民来说足够了,而这,初中就可以学会。不考试,抱歉,谁理。其实可以试着将编程作为会考内容,在录取时作为参考数据就好了,饭一口口吃,别噎着,但因为怕噎着,就少吃,也不可取
看看大家怎么说
还有一位网友的回答,我认为说的非常好:
别折腾孩子,我支持普及编程,但我不支持列入中高考。中高考教育不培养创造性,也不培养实践能力,只培养做题家。
弄个编程主科,到底考什么? C语言? python? 数据结构? 我看都别来。因为程序的底层就是逻辑,我们的学科从来不讲逻辑,孩子为什么学这个都不会告诉大家
真正需要开设的课程是教会孩子逻辑,教孩子真正的科技史,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哲学逻辑,应用逻辑,教会孩子为什么要探究世界的本源,从底层开始梳理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以应试来促进某学科发展普及,的确见效非常快,但会让孩子们更“卷”。
以应试教育方式来实现素质教育,本身就是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