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企SK海力士率先公布了321层NAND闪存样品,三星、美光也表示将推出300层以上的NAND闪存。这样的话,全球存储三巨头将纷纷迈入300以上层级。
要知道,去年下半年长江存储可是领先于他们,首个量产了232层NAND闪存,如今却因为美方限制无法继续。对此,外媒表示美光的目的达到了,情况真的如此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存储芯片是所有芯片中用量最大的一类,从我国的芯片进口情况就可以看出,几乎能够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之前,存储芯片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我们也是主要依赖进口。
存储芯片主要有DRAM内存和NAND闪存两种,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局面,国内企业长鑫存储主攻DRAM内存,长江存储主攻NAND闪存,通过努力已初步打开了缺口。
为扩大市场份额,两家都纷纷加速投资扩产,如果顺利的话两家的份额都能达到7%。
然而,就在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正在扩产的关键阶段,美方发布了史上最严的出口管制新规,在逻辑芯片限制标准提升到14nm的基础上,又对存储芯片规定了限制标准。
其中,DRAM内存芯片要求半间距不超过18nm,NAND闪存芯片限制128层或更多层。根据新规的限制标准,美企或使用美技术的企业都不得向中企出货相关设备等。
长鑫存储目前最先进的量产芯片主要是19nm,因此设备进口暂时不会受到新规限制。
可长江存储就不同了,近几年技术进步速度非常快,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甚至去年还全球首发了232层NAND闪存。可以说,长江存储已经追上了全球存储三巨头。
长江存储取得的进步,看不过去的恐怕就是美光了,因为美光在技术和份额上都比不过三星、SK海力士,如果长江存储发展速度过快,恐怕首先就会影响到它的市场份额。
于是,美光就开始私下搞小动作,甚至拿出954万美元经费,游说美方制裁中企存储。
在美光的多次游说下,美方不仅在新规中增加了存储芯片的限制发展标准,还将长江存储加入到所谓的“实体清单”,导致长江存储所需的很多芯片制造设备被限制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再发展300层以上NAND闪存了,连232层和128层的生产都受到很大影响。为此,长江存储CEO甚至提出,已购买而不能使用的设备应该回购。
对此,有外媒直接表示:美光目的达到了,长江存储被限制了,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美光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美光因为吃饭砸锅的举动,被我国网信办对其在华销售产品进行网络安全检查,结果存在重大安全风险,限制国内重大基础设施部门采用。
本来芯片形势下行,美光已经受损很严重,如今限制采购让美光的损失变得越来越大。
要知道,美光实际上全球收入的四分之一来自大陆市场,这下至少会影响美光一半的大陆收入,所以美光前段时间用投资扩建西安工厂来示好,CEO还亲自来拜访商务部。
其次,长江存储还会实现突破。有消息显示,在长江存储最困难的时期,国家大基金及时进行注资支持,同时长江存储还开始大量采用国产设备,争取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长江存储所需最多的刻蚀设备,近日中微公司表示,明年进口受限部件能100%替代。
另外,华为近日Mate60突然在发布会前上市销售,据说用上了麒麟9000S芯片,并且内置5G基带,说明华为已经基本解决了芯片问题,这显出国内芯片突破的爆发力。
华为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够突围,相信长江存储也会实现突破,解决国外设备受限制的问题,加上国内相关设备厂商也在努力,连最复杂的光刻机都传出快要突破了。
因此,其实美光的目的并不算达到,不仅因为游说导致损失很大,还逼迫长江存储加速实现国产替代,一旦解决了设备问题,恐怕美光的损失将会更大,将彻底失去市场。
其实不仅仅是美光,美方的芯片限制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只会促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